好顺佳集团
2022-08-08 09:13:25
2623
内容摘要:在网上搜索“潜规则”,娱乐圈出现最多。我也是从张宇??事件中才知道这个词的。“潜水”非常生动,水中的活动一般是岸上的人看不到的。后来,它被延长了。其实很多行业都有。圈子里的人都...
在网上搜索“潜规则”,娱乐圈出现最多。我也是从张宇??事件中才知道这个词的。 “潜水”非常生动,水中的活动一般是岸上的人看不到的。后来,它被延长了。其实很多行业都有。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毕竟还是规矩,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把它弄到水里就很奇怪了。会计也有“潜规则”。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是“不做假账”,细细品味,寓意深刻。国外也有假账户。以美国“安然”公司为代表的假账户丑闻,导致多家公司破产,数万名员工失业。商业行为就是追求财富的最大化,任何方式都可以。做假账也是增加财富的一种方式。造假账的决策权不是会计,执行权是会计。我的一位同学表现不佳。下岗后,他去了一家私人公司担任会计师。公司产品出口,福利好,工资可观,但工作一年多就辞职了。我说,‘你不是做得很好吗?你为什么辞职?他无奈地说:“我压力很大,我怕税。 “还有一个同学在国企上班。企业为资产转让业务准备重组和转让资产。同学们郁闷了半天,终于不得不想办法换部门了。会计师的体面和无奈,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会计“潜规则”是对会计师的严厉诅咒。戴在身上不舒服,而且就算念咒,最近也会遇到一个疑难案件,这关系到上市公司是否戴“*ST”(连续两连亏)。 ),某证券会计师事务所询问上市公司是否在2003年年报中以另一家公司(非关联方)的土地使用权代替公司应收账款(预计2004年上半年完成,均为各方有协议,但未经股东大会批准),2003年以上应收账款原值为1亿元,计提坏账准备1亿元,净额是1亿元。根据公司会计政策,2003年末应转回坏账。准备1亿元,应收账款净额十亿。如此一来,上市公司将连续2年亏损。目前,上市公司认为,若交换的应收账款与交换的土地使用权(评估值为1亿元)等值,则不会发生减值,即预期可收回金额高于公司账面价值。要交换的资产。交换后的应收账款按照相应的会计政策不计提坏账准备。作者的观点是应该补充。原因在于应收账款的“预计可收回金额”应理解为一种公允价值,即转让给独立第三方的公允市场价值。即使补上1亿元,计提的坏账准备也只有1亿元,计提比例仅为%,远低于一般上市公司一年以上应收账款的计提标准.对于本次资产置换,一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股东大会尚未通过,土地使用权尚未转让),另一方面难以判断是否存在非关联交易及土地使用权高估。核数师有充分理由怀疑期末应收账款公允价值不足1亿元。事实上,1亿元的土地使用权评估值和1亿元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绝非偶然的巧合。但实际上,笔者怀疑最终会计结果会采用“不增补”,因为这涉及到连续亏损的问题,会计处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数千万的盈亏,从而意义重大。经济后果的会计处理绝不能以会计为基础,还要考虑政策效应。此类政策可能不是党政或国家政策,可能是行业政策或地方政策。当政策与原则发生冲突时,审计师应该如何选择?唐韵伟老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政策重于原则”的概念。他表示,当采用公允价值可能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时,决策者宁愿选择牺牲相关性来保证可靠性。它还反映了政府主导的规范制定系统固有的逻辑,即政策优先于原则。这也是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不同于许多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我们讲的是标准制定层面的“政策胜于原则”。事实上,以公允价值为例来谈“政策胜于原则”是不太恰当的。进入资本公积的是我国债务重组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实际收入。它在标准制定层面体现了“政策重于原则”的原则。我今天要讲的“政策高于原则”是在标准执行层面。当政策与会计准则发生冲突时,中国会计准则执行者的选择。笔者曾对ST幸福的会计风波发表如下评论。 ST幸福的“重大会计错误”会计处理无论是从会计准则的规定还是会计理论的规定上都是错误的。唯一能支持会计处理的是社会效应还是政治效应 湖北大信也提出了“从经济发展的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的理由,或许这就是ST幸福的主要原因可以“死里逃生”。当效应与标准效应发生冲突时,独立审计师是否应该在会计准则之外考虑社会准则,并以社会准则为主要依据?就独立审计的客观性而言,独立审计师应考虑会计准则(制度)。 )为准绳,如同意背离现行会计准则(制度),则必须说明理由,但湖北大信并未在说明段中全面说明同意ST幸福背离现行会计准则的理由。这种现象并非湖北大信独有,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安然给美国投资者造成了800亿美元的损失,世通造成了1000亿美元的损失,而五家大公司的年收入总和不到800亿美元。中国银光夏也给投资者造成了7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但中国上市公司每年支付的审计费用不超过1亿元。当时,基于这种成本和收益的衡量,政府正准备实施补充审计。早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国内注册会计师的强烈反对。有些事情不能纯粹从经济的角度来衡量。当然,更大的影响来自于安然事件,也来自于管理层的合理性。性有时可以指纵容欺诈:当时中国股市极其低迷,上市公司欺诈是普遍现象。补充审计的实施可能引发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件,股市无法承受。为此,管理层转变思路,继续以“发展标准”的思路解决上市公司支出债务问题:一方面,必须解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一个完整的股票市场。证券欺诈没有前途;另一方面,它必须解决。要推动上市公司逐步解决欺诈问题,这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重组。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如果一切都按照管理层的想法发展,应该是良性的。财务造假问题将通过重组解决,不良资产或虚假资产将从上市公司剥离或置换,但事实是,这种重组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政府主导的重组资产相对实体,而民营企业主导的重组资产相对虚拟;但好在中国股市本身也提供了通过再融资系统解决虚账问题的方法:比如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一个泡沫;通过重整,重整方将使用账面价值改变净资产),此时每股净资产实际为3元,通过溢价发行或配股,每股账面净资产升至人民币后,整个过程中,重组方每股仍能赚取人民币的泡沫资产被成功剥离,账面上也没有虚假资产,那么这些虚假资产谁来买单?当然是投资者,但如果再融资失败,只有重组方会买单。中国的独立审计应兼顾“审计效应”和“社会效应”。单纯根据执业规则发现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业绩不真实的,可以按规定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减少上年度业绩。损益及相关资产;但在“标准化发展”的思路下,注册会计师一般选择不进行追溯调整,而是要求剥离不良资产,否则当期计提不良资产减值准备,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报告年度出现亏损;上市公司有能力剥离不良资产的,不计提减值准备;如果没有如果有能力,我们建议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减值准备,以减轻二三连亏的压力。就是这种思维取向。你会发现年底前有很多重组公告,你也会发现上市公司巨亏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亏已经,一亏惊人);当年出现亏损时,会采用会计政策变更甚至重大会计差错将潜在损失转至上一年,但没人会承认上一年的造假导致了今天的虚假资产. 2001年,纵横国际因其注册会计师经营不正常而成为焦点,在股东大会上揭露客户往年的欺诈行为,引起市场轰动。这种以“社会影响”为由同意客户背离现行会计准则的现象已经演变成“客户购买会计原则,独立审计师滥用审计意见”的局面。笔者认为,独立审计仍应以会计准则为基础。重要的是,对于社会效应与审计效应之间的冲突,应该由监管部门来判断。湖北大信的做法不应该提倡。独立审计的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形象。
上一篇:代理记账能代理多少家
下一篇:代账管理模块操作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