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顺佳集团
2023-02-17 09:02:22
873
内容摘要:股权投资基金会计准则随着私募股权基金在的兴起,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流。合伙制私募...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介
私募股权基金(简称P《合伙企业法》的发布,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基金选择有限合伙制。与公司制相比,有限合伙制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出资灵活。合伙人 出资包括现金、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普通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
第二,它避免了 "双重征税和税收而且税收相对较低。对于企业资金个人股东分配的收入,应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于有限合伙制基金,合伙企业以每个合伙人为纳税人,分别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避免了 "双重征税和税收而且税负相对较低。
第三,激励机制有效,收入分配灵活。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具有灵活性,收益可不按投资比例分配。
因此,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为当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流,按照当前主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分配顺序:首先返还有限合伙人的累计实收资本;其次,支付有限合伙人优先回报;再次,报酬回报按照有限合伙人优先回报的约定比例分配给管理人和普通合伙人;最后,剩余收益在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分配。本文主要讨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二、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会计处理
因为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LP(有限合伙人)的投资人对私募股权投资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所以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
第一种模式下,LP投资人认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是投资于一种金融产品,其贡献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业基金有限公司。基金(有限合伙)管理人每年根据审计机构为投资人出具的LP账户报告调整公允价值。同时,根据合伙协议,收回的股息、红利作为持有期间的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和投资回收及其他收益先冲减基金的投资成本,待本金全部收回后再确认投资收益。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它遵循了稳健性原则,并与基金 的合伙协议。但在税务处理上,合伙私募股权投资会被视为合伙企业先纳税,会计处理上投资收益与纳税存在时间差。
第二种,LP投资者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视为长期股权投资,在 "长期股权投资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这种长期股权投资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其公允价值根据基金承运人合伙企业的报表进行调整。这样,投资者就会把股权投资基金收回的股息、红利收益作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回收及其他收益在冲减相应的投资本金后,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这种的优势在于成本和收益的匹配,但不同于LP协议的资金回收条款。
除股息和红利收入外,LP投资者的确认存在很大的时间性差异。;两种会计处理的收益。如果被认为是基金产品,LP投资人在投资收回全部本金之前,无法确认收益。如果认为是长期股权投资,每项投资的收回都会带来损益,投资收益随投资项目一起确认。两种处理各有利弊,很难判断其优劣。
三。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税收问题探讨
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草案)》已向国务院报告,正在等待答复。该办法明确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适度监管的政策方向和基本监管框架,明确了股权投资基金的税收政策。合伙股权投资基金和合伙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不以所得税为主体,采用 "先分后税 ",合伙人分别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合伙股权投资基金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税后收益,可根据合伙协议直接分配给法人合伙人,按有关政策执行企业所得税。如果这个规定正式发布,那么对于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税收也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分红可以作为税后收入在税前扣除。同时,笔者查阅了各地私募股权投资的管理办法,并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
《《财政部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税〔2018〕159号)规定,每个合伙人是合伙企业的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自然人的,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规定,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当先分后税。前款所称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可以,包括合伙企业分配给全体合伙人的收益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收益(利润)。根据这一原则,法人投资合伙企业当年的纳税义务将由投资者承担。
关于合伙企业亏损补偿的规定中,财税〔2018〕159号规定 "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伙人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得以合伙企业的亏损冲减其利润。《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法规〉的通知》税[2000]91号)规定 "企业年度亏损允许用下一年度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的,允许逐年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投资者设立两个以上企业的,企业年度经营亏损不能跨企业弥补。 "
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合伙制私募基金只能作为合伙企业进行纳税申报,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以下问题。
一是不明确合伙企业的股息收入能否税前扣除。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股权投资的经济体,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分红收入是合伙制基金的重要收入。然而,现行法律法规仅在《《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国税函[2001]84号)中明确规定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对外投资返还的利息、股息、红利,不计入企业收入,应当单独作为投资者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个人所得税是按照 的税目计算缴纳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不清楚企业合伙人在获得上述收入后,能否保留股息、红利收入的属性渗透 "合伙企业并享受免税待遇。
二是损失补偿政策不明确,不清楚跨期投资损失能否得到补偿。根据财税[2000]91号文的规定;"企业的年度亏损,允许用企业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收入弥补。下一年度收入不足的,允许继续逐年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上述法律法规规定的生产经营所得为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其中总收益的定义没有列出投资收益,也没有明确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能否随时间推移弥补以及如何弥补。
第三,由于跨企业的亏损无法相互弥补,对于同时投资多个有限合伙基金的投资者来说,税负明显高于直接投资单一金融商品的投资者,而投资者往往希望通过投资多个基金来平衡风险,这可能会阻碍基金的发展。
第四,关于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问题的建议
由于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税法中没有专门的规定,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笔者希望相关管理办法尽快,并提出以下建议:
1.清晰的伙伴关系系统私募股权投资和基金分红收入的性质允许法人企业税前扣除。尽快明确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其投资企业获取分红的性质;对于法人投资的私募基金,保留分红和分红收益的属性,合伙企业为 "渗透 "并在税前扣除,避免重复征税。
2.明确损失补偿原则,允许投资者按投资各类基金的净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专门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私募基金,投资收益属于其主要收入,因此应当明确其投资收益属于 "总收入 "合伙企业的资产,并计入 "生产经营收入与支出,并应明确投资损失作为企业的经营亏损,可以用企业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收入弥补。下一年度收入不足的,可以逐年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1.能够控制、共同控制或对该类资金的日常运作如资金筹集、投资决策等产生重大影响的,应核算为长期股权投资。
2.对基金募集、投资决策等日常运作事项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进一步考虑基金份额的公允价值能否可靠确定。能够可靠地确定的,作为金融资产;不能可靠确定的,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很可能不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为这类基金的收益和本金安全很可能是不确定的,也很可能无法直接获得基金份额的公允价值。
股权投资成本的确认。
根据《《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投资资产的成本按照下列方法确定:(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2)以现金支付以外的取得的投资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扩展信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满足的条件,
第一,现金流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
二是有持有至到期的意向和财务能力;
第三,这类金融工具市场活跃,不可或缺。
股权投资是指为取得其他企业的股权或净资产而进行的投资。
参考资料:
资产管理协会在证券业协会监督指导下发布的《《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增值税核算估值的相关建议》》也明确规定,股票、债券的基金交易差价收入免征增值税。
但根据财税(2016)140号文、财税(2017)56号文和地方税务局以内部意见为由,自2018年1月1日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需缴纳增值税,增值税简单按3的税率征收;对于资产管理产品运作过程中的增值税应税行为,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为增值税纳税人,私募基金管理人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要求计算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款。
风险揭示:本信息根据互联网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代替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定,且该等信息不构成任何交易操作,也不保证任何收益。如果自己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